“谁发明的扫码取纸?”网友:刚为了上厕所看了三条广告!还被要求“获得你的公开信息”
据齐鲁晚报报道,近日,有山东青岛市民反映,不少公共场所卫生间里安装的免费扫码取纸设备太“鸡肋”,操作步骤复杂,最后却只出了20厘米长的一小节纸。设备服务商回应称,机器设定每天为广大购买的人提供3次免费取纸机会,每次出纸80厘米。由此引发了网友对免费扫码取纸设备的讨论……
有的人觉得扫个码就能领免费的卫生纸,听上去既方便又满足了个人急用纸的需求,很人性化;也有人认为想要多少就拿多少的取纸方式,常出现过度取用的浪费现象,扫码领取更加有助于环保。
但实际用起来,免费扫码取纸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方便。有网友称,自己扫码操作显示“取纸成功”后根本不出纸,或者是纸张太短太薄。还有网友反映,扫码取纸流程又长又复杂。北京朝阳的何女士告诉法治网记者,不久前,她在某地服务区的公共厕所使用过免费扫码取纸机器,“扫码以后还要看视频才能取纸,太麻烦我就没用了”。
值得注意的是,使用者扫码跳转小程序后会被请求“获得你的公开信息(昵称、头像、地区及性别)”,之后才能进行下一步。此外,不少公共场所还推出了人脸识别供纸机,用户注视特定位置的摄像头进行人脸识别注册,使用时,设备会自动识别用户并依据需求提供适量厕纸。有网友担心,自己的个人隐私信息会被泄露。
对此,《法治日报》律师专家库成员、北京市盈科(佛山)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陈显敏律师表示,在该取纸模式下,供纸方与取纸者实质上建立了买卖合同关系,买方付出的对价是货币或者关注公众号、看广告视频等。供纸方声称免费取纸就是欺骗和愚弄,实际应如实告知买方需付出的对价。这时,供纸方要求获取个人隐私信息尤其是人脸识别等敏感个人隐私信息,就缺乏正当性和必要性,是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我国个人隐私信息保护法规定,处理个人隐私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和诚信原则,采取对个人权益影响最小的方式,只有在具有特定的目的和充分的必要性,并采取严格保护措施的情形下,方可处理敏感个人隐私信息。
陈显敏律师认为,消费者有必要宁愿放弃一些交易便利,也要拒绝对自己个人信息的过度、不当收集。监管部门可以加强事前监管和有明确的目的性的监管,达到一定规模的商品和服务提供者,其在交易过程中宜先行进行合规审查。
那么,在公共场所卫生间内,免费卫生纸是否为必备的服务用品?记者发现,2018年1月1日起实施的《公共厕所运行管理规范》北京市区域标准明确规定:一类、二类公厕应免费提供长度约80厘米的卫生纸、洗手液等服务用品。
法治网记者走访了北京个别商场发现,目前公共卫生间的免费扫码取纸机几乎都不见了,换上了即抽免费卫生纸盒。“机器总出故障,撤了两个月了”,商场工作人员解释。但是人流量大的公共卫生间里免费卫生纸使用过快,后续会出现无纸可取的情况。
对于过量取纸的浪费现象,陈音江建议设备商和相关机构通过优化技术方法限制取纸数量,并采用文明标语进行提示,同时要确保质量放心可靠和数量充足,保证使用者能轻松的获得良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