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杀器“钻地弹”多国家束手无策却被25岁中国小伙给攻克
依稀记得,早在1999年,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的事情让全国人民都很震惊,这次事件中,三位中国记者不幸遇难,在当时全国人民都感觉到很悲痛,哪怕是放到现在都是一件让人感到悲痛的。
“钻地弹”这个在当时对很多人来说还很陌生的词,后来随着事件的报道,迅速进入公众视野,这种能穿透坚硬地层、摧毁地下军事设施的“地下粉碎机”,让各国的军事专家们感到十分头疼。
这种新武器的威胁让传统的防御设施显得很脆弱,如何抵御“钻地弹”的致命打击,成为摆在中国科学家面前的一道难题。
彼时,在大洋彼岸的美国,GBU-28钻地弹正展现着它“无坚不摧”的威力,而这款杀伤力很大的挨导弹,是在海湾战争期间研制的“炸弹之祖”。
想象一下,一枚重达数吨的钢铁巨兽,从万米高空以超音速俯冲而下,它携带着毁天灭地的能量,却不是在地表肆虐,而是选择了一种更加阴险的方式——穿透。
坚硬的弹头,由特殊合金打造,足以刺穿任何已知的防御工事,巨大的动能,来自高空坠落带来的势能,赋予它很强大的冲击力,而那枚精密的延时引信,则像一个冷酷的死神,确保它在到达目标深处后才会引爆,将一切化为粉碎。
美军的GBU-28炸弹是一种专门设计用来穿透地面的武器,这种炸弹以其强大的钻地能力而闻名,能够在接触地面时迅速穿透并深入地下,然后在预定目标上方爆炸,造成巨大的破坏力。
GBU-28炸弹通常用于打击隐藏在地下深处的敌方设施,如指挥中心、武器库等重要军事目标,GBU-28炸弹的出现使得攻击者能更加精确地打击隐藏在地下的目标,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生存能力和作战效率。
后来未能研制出能与其对抗的武器,科学人员日夜苦思,始终没有想出一个好的对策,就在这个时刻,一个来自贵州的25岁小伙子,却默默地用行动,扛起了这份沉甸甸的责任。
他的名字叫吴飚,听起来很普通,但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为国家打造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护墙,那时候,他从原工程兵工程学院毕业才三年,正在洛阳的一个研究所里,专心致志地研发新型遮弹层。
面对钻地弹的巨大威胁,怎么样找到一种能够有效抵御其攻击的材料,成为摆在他面前的最大难题,在那时候,大部分的防御设施都藏得很深,其目的是为了避开地面上的攻击。
但是,面对钻地弹的威力,这种防御系统就像纸糊的一样不堪一击,如何破解这一难题?或是选择昂贵的新型材料,还是另辟蹊径?
经过反复思考,吴飚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将目光投向最常见的水泥,很多人都知道水泥这种普遍的建筑材料,可要拿来当做防御导弹的攻击,真能扛得住钻地弹的攻击吗?在当时很多人觉得这几乎是完不成的任务。
为了找到最佳的配方,吴飚开始了漫长的实验,他每天都在实验室里忙活,接触各种各样的水泥,甚至还有人调侃的问他,这是要玩泥巴玩出花来吗?
吴飚只是笑了笑,并没有多说什么,就继续埋头于他的实验,因为他心里清楚,这看似平凡的水泥,承载着祖国的希望,也承载着他个人的梦想。
实验的过程是枯燥而乏味的,一次次的配比,一次次的测试,换来的却往往是失败的结局,看着最新一批实验数据,吴飚的脸上满是疲惫,好在团队里的成员在他失去信心时不断在一旁支持着他。
科研的道路上,从来就没有捷径可走,只有不断的尝试,才能最终迎来胜利的曙光,在中国无数个先辈们将自己的名字隐藏起来,长年在孤僻的实验室中为祖国的未来奋斗着,而吴飚自然也不例外。
为了减少气温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他们通常选择在深夜做实验,在冬天实验室特别冷,大家得穿上厚厚的棉衣才能干活。
即便是有成员的手都被冻僵了,也只是简单的抱怨一句,嘴上虽然说着,可冻僵的手却始终没停过,吴飚听到后,不仅没有责怪那位成员,反而还不停地安慰着,同样都是嘴上说着,可他们的手上的活都没有停下过,吴飚也是将手中的水泥样本放入测试仪器。
对他来说,只要能研制出能够抵御钻地弹的新型水泥,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最终众人在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和尝试后,也迎来了希望的曙光。
那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下午,吴飚正在对新一批水泥样本做测试,当他按下测试按钮的那一刻,仪器上显示的数据,让他顿时愣住了。
吴飚揉了揉眼睛,简直不敢相信自身看到的,因为测试结果为,这种新型水泥的强度,远远超出了他们的预期。
一般的导弹打上去,基本上没什么损伤,就算是威力更大的导弹,也只能弄出一个小小的凹坑,这一刻吴飚的内心十分激动,同时也将这一条消息告诉了其他成员,随后大家纷纷围了上来,当他们看到测试结果时,脸上都露出了难以置信的表情。
一时间,实验室里顿时沸腾起来,任何一个人都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之中,经过反复验证,吴飚和他的团队终于确信,他们研制出了一种能够有效抵御钻地弹攻击的特种水泥!
这种特种水泥的秘密,在于它特殊的配方和内部结构,通过将不一样的种类,还有不同性能的水泥进行混合,并添加特殊的添加剂,吴飚成功地改变了水泥的内部结构,使其具备了极强的抗冲击能力。
当钻地弹的弹头撞击到这种特种水泥时,其巨大的冲击力会被迅速分散和吸收,从而避免了弹头穿透水泥层,对地下目标造成破坏,这一条消息一出,立刻在国内引起了很大的关注。
后来,吴飚也是获得一些奖项和荣誉,然而对于吴飚和他的团队来说,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因为他们明白,只有掌握更强大的科技力量,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安全,而中国,也将在“防御”的基础上,迈向“反击”的全新阶段。
如果说,研制防御钻地弹的材料,是在跟时间赛跑,那么研制中国自己的钻地弹,则是一场在荆棘中开路的艰难跋涉。
彼时,中国在导弹技术领域与西方发达国家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想要研制出足以与美军GBU-57等先进钻地弹抗衡的武器,难度可想而知。
实际上早在1989年中国就有了属于自己的钻地弹,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科技工作人员从未被困难吓倒,他们发扬“两弹一星”精神,攻坚克难,勇攀高峰。
在一片荒芜中开辟出一条通向科技强国的道路,科研人员们夜以继日地工作,无数次实验、无数次失败,却从未放弃对成功的渴望。
他们深知,自己肩负着国家的重托,人民的期望,唯有拼尽全力,才能不负使命,终于在无数个日日夜夜的奋斗之后,中国第一款钻地弹——东风-15C短程弹道导弹,横空出世!
与需要借助轰炸机投放的美军GBU系列钻地弹不同,东风-15C可以直接从地面发射,反应速度更快,打击更加灵活。
不仅如此,在速度方面上,比美国的钻地弹更快,东风-15C的成功,标志着中国在钻地弹领域实现了从“防御”到“反击”的跨越,也标志着中国军事科技力量的又一次飞跃。
曾几何时,中国在军事科技领域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面对列强的坚船利炮,我们只可以任人宰割。
而如今,中国慢慢的变成了全球科技创新版图上的重要力量,我们在多个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防实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足以让他国不敢轻易窥视我们。
欧美等西方国家,在科技技术方面上也是,慢慢地增加对中国的封锁和打压,试图遏制中国科技的发展,面对挑战,我们唯有迎难而上,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之路,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就如同,很多重要的领域上,由于我们的技术不足,却被他们给限制着,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技术来卡我们的脖子,不过在后来有很多科研人员不断努力,日复一日的研究,也是攻克了很多技术上的问题。
不过我们仍旧是需要更加重视基础科学研究,培养学科人才,鼓励科技的创新,在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下,让更多像吴飚一样的科学技术人才涌现出来。
新华网【2018-08-23】《军科研究员吴飚以实战需求为牵引不停地改进革新攻关》
长江网【2018-08-23】《中国绝密工程所用神奇水泥:炮弹打上去直接弹飞》
法治平安淅川【2022-06-07】《中国小伙吴飚立功,研发的特种水泥,可有效保护战机安全》
湖北多所高校紧急通知:因突发灾害造成临时困难的同学,学校将第一时间为大家提供帮助!
来源:【荆门日报-荆门新闻网】本文来自【荆门日报-荆门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这就是人间不公!731部队细菌战犯逃回日本后,很多人在医院、学校等公立机构担任要职
731部队是日本军国主义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下令组建的细菌战秘密部队之一。1931年到1945年期间,731部队进行骇人听闻的人体实验和细菌战等,在中国犯下滔天罪行。数千名中国、苏联、朝鲜战俘和中国平民被用于人体细菌和毒气实验。
近日,网友反映吉林一大爷在小雾凇岛景区救助受伤女游客垫付3700元医药费后,游客一声不吭离开,引发关注。打抱不平——“好心好意给你垫了3700元医药费你连个声都没吱就走了?”视频中,一男子为身旁衣着朴实的大爷打抱不平道,“好心好意给你垫了3700元医药费,你连个声都没吱就走了?
广州“棺材地铁口”引争议后,涉事公司通报:4人被处理,与设计单位永不再合作
近日,广州花地湾地铁站出入口在改造过程中,因设计造型和颜色酷似“棺材”,在网上引发广泛讨论。随后,该造型地铁口被连夜拆除。涉事公司对此带来的“不良影响”迅速作出处理意见。
1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发布了《关于2025年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通知》。通知指出,2025年将扩大汽车报废更新支持范围、完善汽车置换更新补贴标准。
1月4日,天猫苹果官方旗舰店公布年货节优惠措施,iPhone 16系列最高直降1000元,iPhone 16系列到手价4999元起。iPad Pro和iPad Air最高分别可省500元、700元。
近日,一位女大学生打车去机场,因拒绝司机绕路办私事,在高速上被司机强行赶下车,引发了社会强烈的关注与热议,这名司机也因此遭到了无数网友的指责与谩骂!
每年发放年货,现场热烈的气氛都让周边的村民,还有屏幕前的网民都羡慕的不行纷纷感慨自己不是光明村的人幸运的光明村,这几天跟过节一样因为,东哥又给老家送年货啦[心][心]7号上午,村民就在刘强东老家的门前等待中午11时30分左右,车队到达村民们放起了烟花迎接并持续到了晚上,现场气氛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