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Z画廊参加第十一届ART021上海廿一当代艺术博览会
第十一届ART021上海廿一当代艺术博览会将于11月9日至12日强势回归上海展览中心。本次博览会展商总数量创历史上最新的记录,规模也为历届最大。共计有来自16个国家及地区、34个城市的近150家海内外优质画廊齐聚一堂,带来近万件当代艺术佳作,呈现日臻活跃的艺术图景与国际交流热情。本届博览会延续MAIN GALLERIES主画廊单元、APPROACH单元、BEYOND公共单元、特别项目,以及同期多场主题论坛等。
A2Z画廊今年为ART021用尽心思挑选的艺术家有:SHIORI EDA枝史织、KIM CHUN HWAN金春焕、LEE EU李优、KWAK SOO YOUNG郭洙永、HOON MOREAU勋 莫罗、BAO VUONG王宝、JONO TOH乔纳森 杜。其中,画廊首次携带金春焕、LEE EU李优、郭洙永、勋 莫罗的作品到中国。这几位艺术家目前也正于巴黎画廊的群展“材料的灵魂”中展出。
“我很喜欢‘森罗万象’这个词,也深深懂得词汇的力量。然而,我很难用言语和词汇去解释我的画。有时候,词汇是暴力的。”——枝史织
“森罗万象”意指“在宇宙中存在的所有”。该想法与“格式塔”思想相似。乘着风的方向,枝史织用画笔呈现言语、词汇和物质之间的形而上对话,以传达其关于“森罗万象”的想象和思考。
枝史织在对“物质”的表达中游刃有余。它既有机,又无生命;既人工,又天然。如此创造的这些孤立的身体只是细胞的集合体,像文字一样轻盈地移动。无形在有形的轮廓下,也逐渐开始丰盈。枝史织生活和成长于日本,目前在法国工作和生活。在她至今并未掌握该国语言的情况下,她却获得了生活和创作的另一番自由。
“即使你基本上只是描绘一幅画的轮廓,它也会变成另一幅画。词汇就是这样。轮廓可以让事物变得不同,但词汇可以让事物更明显并向更广泛的受众解释事物。”
枝史织的言语是具象且超现实的,向浪漫主义倾斜。在画中,她提供一个人类在面对自然和时间时的视觉。这白纱仿佛是漂浮着的文字和概念。这些波动最终只是公共交流所必需的声音振动。
“换句话说,用文字来困住‘含义’,或者在每个世界之间划定界限,甚至我的外壳,都会随着一个人是强调与环境的共性还是差异而改变。你是谁,取决于你与周遭有多少异同。”——枝史织
金春焕生于1968年。在作品《暗流Undercurrent》中,艺术家将数千张传单揉皱并粘贴成规则的图案,类似于现实世界(水流)像海面一样波动。用切刀切割的过程中显露出来的纸张原本的白色,支撑着各种颜色的统一感。
在巴黎八大学习后,金春焕延续了他在纸张拼贴的探索。这些事先经过处理和挑选的纸张是他构建作品的重要组成。在20世纪70年代南韩兴起的艺术运动“单色画”的影响下,他收集了报纸、杂志、广告纸和包装,将它们揉皱、压紧,然后粘在木板上。随后,他将它们切割成一个有纹理的造型。其外观让人联想起人类淹没在图像海洋中的场景。艺术家希望能够通过他的拼贴画质疑一个被媒体、信息流、视觉和表征所包围的消费社会。
李优去除了任何具象元素,专注于媒介的物质性。艺术家邀请我们体验一种敏感且极具绘画性的体验。我们漫步了解绘画的基础知识:姿势、材料、色彩。有时会出现短暂的苔藓、被风挖出的沟渠的影像。但很快,纯粹的绘画性就在色彩的愉悦和由内在而神秘的运动驱动的难以捉摸的材料的溢出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李优于1976年出生于首尔,围绕材料及其在画布上的运用展开了她的实践。艺术家通过创作姿势、材料和色彩来质疑媒介的物质性。她的作品没有具象的主题,而是呈现出一种纯粹的绘画性,鼓励观众反思材料本身的内在特征和价值。在她最新的《绘画质问》系列中,她特别通过矩形画布上极简但慷慨的颜料来探索这种联系。这些姿势延伸到画布之外,以更好地展示作为支撑物的画布,以及强调绘画的材料维度。此工作也质疑了艺术家的位置和她对作品创作的干预程度。如果颜色和构图是艺术家的主观意愿行为,那么材料与支撑物的相互作用有偶然的部分。其中,重力会塑造形状及其轮廓。
郭洙永1954年出生于韩国,曾在巴黎,首尔,纽约,成都等地展出。郭洙永最近的系列《意象之光》的主题是哥特式大教堂深邃、黑暗的内部空间。但这不仅限于空荡荡的隧道的黑暗阴影,从永恒穿越。
郭洙永以一批“转瞬即逝的点画派”效果的雕塑绘画被大众所熟知。油漆层的纹理、空洞、划痕、摩擦构成了大教堂的形象,或者模糊的、幽灵般的、甚至被抹去的风景,就像转瞬即逝的记忆。通过这一种挖掘颜料最深层直至到达画布底部的技巧,艺术家邀请观众开展一场通往内心世界的精神旅程。
勋 莫罗1967年出生于首尔,1991年和1998年分别获得首尔国立大学美术学院和巴黎卡蒙多学院建筑与设计学院文凭。她的雕刻家具结合了诗意的创造力和细致的执行,打破了艺术与生活、美丽与实用之间的障碍。为了寻求一种共生,一种原因是自然的精髓与崇高之美的结晶之间的共生,另一方面是艺术创作与功能之间的共生,勋 莫罗提供了一种新的美学冒险,并将其变为现实。
勋 莫罗的创作融合艺术与设计。艺术家使用橡木和石头等天然材料,质疑在一个必须突出美丽的世界中的行为和社会关系。她的功能性雕塑既体现了我们与自然、与他人、与我们自己的关系,还体现了我们与重力、时间、宇宙动力学和宇宙平衡的关系。在其《重力、地球与宇宙》系列中,她提出了一个问题:“重力会成为拯救世界摆脱于社会和气候危机的关键吗?”。重力使我们牢牢地锚定在太空中,并引导我们沿着自己的轨迹活动。我们在它的影响下掉落,但也正是因为它,我们才可以重新站起来。
70年代末,一岁的王宝随着父母逃离越南战争。一如其它千千万万的避难者,在一艘寻宝船上,王宝和其它200人共同在海上航行了11个月,随后到达法国。我们称他们为船民。多年后,王宝在完成他在法国土伦美术学院的学习后,回到他的出生地越南。它唤起他在海上度过的夜。王宝用小刀创作出介于抽象和具象、绘画和雕塑之间黑色作品。
这场越洋迅速地带领我们走进一场美学和诗意的史诗;Albert Camus曾经说过:“是这位艺术家的作品让我们从安静中跳脱出来。”。他的作品是如此富有情感。我们被厚重、微妙、慷慨和光亮的材料所包围。它们不时让我们想到Pierre Soulages的‘黑色之外’(Outre Noir)。然而王宝认为他更靠近Christian Boltanski,因为他从青年时代起就被Boltanski关于大屠杀记忆的作品所吸引。
这些黑色颜料是所有这一切的象征,是艺术家给我们传递的故事的一面镜子,里面蕴藏着痛苦和伤害。这些痛苦和伤害,穿越了我们最深的恐惧、被吞没的焦虑、我们的影子部分和黑暗部分。
带着诗意和温柔,这些图像叙事瞥见了有几率发生在我们每一个人身上的事情,那些时常发的、在风暴中飘摇的时刻。
艺术家在非常小的年纪经历了这场颠簸的逃亡,他以此向他的父母致敬。在艺术家宣泄般的分享之外,他的这场“跨越“成为了我们个人或集体的”跨越。它记忆着我们的经历,带给我们从黑暗到光明的希望。
我们迎接这场“跨越”,因为他是王宝故事的富有同情心的见证人,也因我们的无意识部分将无法抗拒大海的召唤。我们喜欢在这种迷人的柔软和诗意的美学中观看现实中让我们如此害怕并在深处的痛苦中冻结我们的东西。
在一次沉思的遐想中,我们没被淹没,而是在平静的海浪中航行,每一个小波浪都参与到我们解放的伟大旅程中。最终,每一次经历都不再淹没我们,都具有意义。我们继续更平静、更坚韧和更成熟的旅程。
在王宝具有韧性的作品中,象征性的大海将我们第二次带入这样一个世界,走向希望和修复的地平线。一个生者与死者、幸福与不幸同时存在的初始体验,超越了过去,超越了每个人在人性中多次经历过的悲剧。”
在经过纽约、香港、悉尼等地的时尚创作生涯后,乔纳森 杜引领观众进入他几何抽象和具象的世界。他希望透过其作品,为观者提供一个无边界的想象空间,并由观者赋予其作品不同的定义。他的艺术语言是具有趣味性的,充满了圆、椭圆和悠扬交错的曲线。透过其画作,艺术家用其独特的思考方式,唤醒观者的感官,让我们用眼睛去创造一幅独特和欢乐的作品。
此次展会,画廊荣幸展出乔纳森 杜今年7月在香港个展“你说”中的作品。“你说”是对形状和颜色之间所形成的关系的探索,研究了这些基本元素中的视觉和情感动态。乔纳森 杜使用圆形、椭圆形和曲线,结合数学,将它们优美地交织在一起。每幅画都是几何和形状的复杂而有趣的编排。宏大、大胆和明亮的富有想象力的抽象混合,成为了Toh的视觉表达语言。他利用抽象将我们周围的世界提炼为基本组成部分,创作出丰富而又大胆,充满想象的作品。
乔纳森 杜希望他的作品不仅仅作为一个观赏的对象而存在,而是作为一种互动体验,邀请观众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超越表面,与作品建立个人联系。他希望激发有趣的对话,并激发超越画布物理尺寸的有意义的交流。这种互动赋予了他的作品多重意义,这中间还包括每幅画都可以以多种方式被观看和解释。
正是通过这一个过程,乔纳森 杜发现了他作品的真正价值——连接、沟通并最终改变我们感知周围世界的方式的能力。